【每日财经】纽约~上海中国网络
《募资难蔓延至全球 》华尔街俱乐部 2023-06-19 12:29 发表于美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FOFWEEKLY ,作者刘钊  FOFWEEKLY . FOFWEEKLY是一家股权投资行业机构投资者专业服务平台。依托深度内容、精准社群、专业服务,推动机构投资者效率提升、为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助力卓越投资机构全球发展。  本期导读: 在分母效应、头部效应和政治效应的作用下,全球PE/VC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募资困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私募股权市场募资金额同比减少15.8%,全球风险投资市场募资同比减少38.4%,在这样的困境之下,GP应该如何破局? 作者丨刘钊  募资难,全球都难。 近年来,募资关帐的私募股权基金数量急剧下降,进入2023年,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以北美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仅有149只基金募资关帐,同比下降49%。 为应对募资困境,不少GP开始两边跑模式,一边找项目,一边寻找LP,以期通过项目来撬动LP。 美元GP也开始用项目来撬LP 全球私募股权市场面临严峻的募资考验,而分母效应或是导致PE/VC募资困境的首要原因。分母效应是指投资组合某一部分的价值大幅下降,导致投资组合中价值未下降的部分在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更大。2022年公开市场资产价值急剧下滑,私募市场变化不太剧烈,导致许多机构投资者在私募市场上过度配置,最终减少在私募市场的资金承诺,加剧了PE/VC的募资困境。 图:私募市场各类资产的募资金额变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  资料来源:Pitchbook,FOFWEEKLY整理 根据私募股权媒体机构Buyouts的数据,目前私募机构筹资的平均时间已经延长到了13.4个月,这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长时间纪录,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募资关帐的私募股权基金数量急剧下降,以北美市场为例,2022年,共有1064支基金募资关帐,同比下降28%,而在2023年第一季度,仅有149个基金募资关帐,同比下降49%。 遭遇募资困境的公司数不胜数,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已经在计划筹集220亿美元的基金上努力了两年,他们并没有如期在今年三月完成募资,目标被推迟到了今年八月,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和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等知名机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说明了他们的募资困境。 募资情况好转的宏观前提是,需要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放开贷款并推动并购,以促使更多的投资退出,将钱还给LP进行重新分配,然而这种情景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因此,许多GP改变了他们的募资策略,比如暂停他们非旗舰基金的募集,甚至有一些GP暂停或撤回了旗舰基金的募集计划,例如Onex Partners暂停了旗下目标金额为80亿美元的第六支基金的募集,将优先事项放在了返还LP资金。 一些GP采取了“种子投资组合策略”(seeded portfolio)来应对筹资困境,他们会在寻找投资标的时同时寻找LP,有时甚至会先找到标的再寻找对标的感兴趣的LP,最后在募资完成后与LP进行共同投资,以减少LP面临的GP投资组合的不确定性。“在当今市场上,GP进行基金募集前交易,甚至进行不止一笔交易,已经成为一种更为常规的做法,用来证明GP的策略和其团队的执行力。”知名另类资产咨询公司Aviditi Advisors的CEO瑞安·施利特(Ryan Schlitt)表示。 事实上,当前海外募资市场现状与国内部分募资现状有着类似的表现,尤其是LP直投化,GP为LP提供优质的项目份额来撬动LP出资,在全球都愈发普遍。 另一方面,从市场环境和LP结构层面来看,全球头部效应更加凸显,海外LP更愿意将资金交给综合大型GP。 头部效应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LP更愿意把钱交给那些与他们关系良好且业绩表现良好的大型GP。 202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市场,募资金额超过五亿美元的私募基金占比达到了85%,大型私募基金已经连续三年募资金额占比增大;有经验的GP募集资金占比约85%,自2019年起有经验的GP募集资金比例一直超过八成,远超新兴GP。Pitchbook预计未来LP 将更多地投资具有良好业绩且经验丰富的GP,硅谷银行全球基金业务主管杰西·赫利(Jesse Hurley)表示:“如果你现在是一名新兴经理人,那么市场的前景远不如一年前。”根据Pitchbook的数据,风险投资基金的募资也出现了相似的头部化趋势。 图:按百分比划分的全球不同规模的基金的募资金额  *2023年数据截至第一季度末 资料来源:Pitchbook,FOFWEEKLY整理 从各种募资榜单中不难看出,PE/VC机构的头部化趋势显著。国际知名私募股权行业媒体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近日公布了2023年的PEI 300榜单,该榜单对PE/VC过去五年的筹资总额进行排名,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KKR集团和殷拓集团(EQT)募资金额均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分别拿下了前三名的宝座,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三家机构同时募资超过千亿美元,榜单各分段机构之间的募资金额差距也正在扩大。如果仅看2022年的募资数据,头部效应则更为夸张,排名前35位的私募基金吸纳了美国LP投向私募市场资金的四分之三。麦肯锡最新的私募市场研究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小规模基金现阶段筹资更加困难,麦肯锡将小规模基金定义为资产少于 2.5 亿美元的基金,在2022年这些基金只有1500支达到了筹资目标,数量比前一年下降了51%,这是自 201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面临筹资困境,小型GP和新兴GP更加依赖于寻找中介机构帮助募集资金,还有一些机构开始主动迎合LP的投资策略,但是归根结底来看,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募资目标更为重要,老牌资产管理机构路博迈集团(Neuberger Berman)的董事总经理帕特里夏·佐拉(Patricia Zollar)说:“保持现实是很重要的……不要试探市场,也不要募集超出其战略审慎范围内的资金,GP应该对自身能够完成的交易类型、交易数量和标的规模要非常清醒。” 全球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等多方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LP对国内GP的出资意愿逐渐降低。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在中国PE/VC的投资金额大幅下降,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的数据,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同比下降约76%,从289.2亿美元降至70.2亿美元,交易数量下降约40%,从346笔降至208笔。此外,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参与的中国市场并购交易和新一轮融资金额均在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了过去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近几年中国头部PE/VC机构的业绩表现也不尽人意,使得多数海外LP丧失出资的信心。 在前文提到的以募资金额排名的PEI 300榜单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PE/VC的排名下降,私募股权顾问机构Atlantic-Pacific Capital驻香港合伙人Vince Ng 表示:“目前的募资环境,尤其是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募资环境,是我在这个行业工作20 多年来所见过的最艰难的情况之一。” 图:PEI 300榜单中国PE/VC机构名录  资料来源: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FOFWEEKLY整理 不管是主观决策还是被动接受,中国GP正在与欧美LP渐行渐远。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晖表示自2017年不确定因素迅速升级以来,他多年来一直在稳步减少对美国投资者的依赖,“我们的预测是从美国获得资金变得越来越难,这不是经济原因……”王晖说。不仅是美国,欧洲的LP似乎也在逐渐丧失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以风险投资市场为例,欧洲投资者在2023年第一季度对中国的注资仅为3000万美元,而2019年的数据则为60.5亿美元。 近日,红杉资本全球三大区域(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各自独立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红杉资本在解释拆分原因时没有提及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必定是分离的考虑因素之一——红杉中国的投资组合会因美国对中国企业的遏制受到影响(例如红杉中国投资的Tiktok受到美国政府审查),出资的LP也会对此类问题表示担忧。路透社对此表示,“红杉独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非常理性的选择,”这句话或许也适用于更多的中国GP,我们不难预测面对着复杂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国GP会选择像红杉中国一样主动与欧美LP脱钩。 尽管不确定性风险显著,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从资金配置角度讲是关注全球市场的投资者难以割舍的,“考虑到当前投资者的谨慎态度,最好提出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具体领域的策略。”施罗德资本(Schroders Capital)的亚太房地产主管安德鲁·摩尔(Andrew Moore)表示。  转自FOFWEEKLY 作者 刘钊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华尔街漫画 谢谢您关注公众号【华尔街漫画】!本公众号由【华尔街俱乐部】平行营运。旨在通过展示与华尔街有关的幽默漫画,让您在轻松愉快欣赏中了解华尔街文化、投资理念和资本市场发生的故事。 公众号
By Li, Hua | |
《国耻不忘》
By Li, Hua | |
《未来5年一场颠覆性革命必将到来》基辛格100岁基辛格对人类未来发出的警告:未来5年,颠覆性革命要来了!人类还没准备好 美国早读 2023-05-28 21:03 发表于北京  5月27日,是基辛格100岁生日。基辛格在国务卿任期间至少上了15次《时代》封面,被认为是 “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人”。他的一生横穿了二战、冷战历史,可以说是近代史上的一面镜子。 他最新的访谈和新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中对对人类的未来发出了最新警告,互联网思想特别为你划下重点: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能否和平相处” “人工智能这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可能在五年内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就技术对彼此的影响进行交流,朝着军备控制迈出一小步” “纵观军事历史,由于地理和精确度的限制,过去一直做不到消灭所有对手。(而今)这些限制不存在了。每个敌手都100%暴露在攻击下。” “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因素。其颠覆性潜力堪比活字印刷术,而正是后者传播思想引发了16、17世纪一系列毁灭性战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 “如果你完全靠通过实力达成目的,你很可能会毁灭世界。” “没有哪个大国可以忽视人工智能的安全维度。” “在人工智能军备控制方面的清醒努力与国家安全并不冲突,它是一种尝试,为的是确保在人类未来的框架下寻求实现安全。” “一个社会的数字能力越强,这个社会就变得越脆弱。” “战争一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领域,但人工智能进入这个领域将为其带来新的变数。” “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合成形象被对手操纵,以制造不和或发布误导性的指令,公众(甚至其他政府和官员)会及时识破这种骗局吗?” “在灾难真正发生之前,我们需要克服,或者至少是遏制这种自动化的驱向。” “当代领导人可以通过将常规能力、核能力、网络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广泛而动态地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控制武器装备的六大任务。” “对抗和敌对国家的领导人必须准备定期开展相互对话。” “必须对核战略的未解难题给予新的关注,并认识到其本质正是人类在战略、技术和道德方面遭遇的巨大挑战之一。” “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大国应该努力界定其理论和限制(即使其所有方面均未被公开),并找出自身理论与竞争大国之间的关联点。” “拥核国家应承诺对其指挥控制系统和早期预警系统进行内部检查。” “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强国,应制定强有力和可接受的方法,在紧张局势加剧和极端情况下尽量延长决策时间。” “主要的人工智能大国应该考虑如何限制军事化人工智能的继续扩散,或者依靠外交手段与武力威胁,开展系统性的防扩散工作。” “要在最具破坏性的能力上实现相互制约,绝不能等到悲剧发生再去亡羊补牢。” “由于大多数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军民两用特性,我们有责任在这场技术研发竞赛中保持领先。但这也同样迫使我们去理解它的局限性。等到危机来临才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就为时已晚了。一旦在军事冲突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响应速度之快,几乎注定它将以比外交手段更快的速度产生结果。” “我们正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未来机器可能带来全球瘟疫或其他大流行病,给人类造成毁灭的不仅有核问题,任何领域都可能。” “人类需要重新定义与 AI 这种新物种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人类对于这一切还没有准备好。” “启蒙时代是塑造当代世界的诸多思想和行动的来源。” “生成性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个自启蒙运动开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哲学和实践挑战。” “启蒙运动试图使传统的真理让位于解放后的人的分析理性。而互联网的目的是通过积累和操纵不断扩大的数据,获取知识。人类的认知失去了个体特征。个体变成了数据,而数据变成了统治者。” “人们有两种认识世界的传统方式:信仰和理性;如今又添上了第三种——人工智能。” “我们必须动用自己最根本的素养和资源,比如理性、信仰、传统和技术,来调整我们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让现实仍是人类的现实。” “随着由人工智能提供和量身定制的教育被引入,普通人的能力既会有所提高,也会面临挑战。” “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会更偏爱自己的数字助手,而不是人类。” “数字信息的唾手可得已经改变了一代人的教育和文化体验。” “对机器的依赖将决定并因此改变现实的结构,产生一个我们还不了解的新未来,我们必须为探索和领导这个未来做好准备。” 为了厘清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我们的侧重点可能需要从“以人类理性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类尊严和自主性为中心”。 “目前,我们拥有一项新颖而壮观的成就——人工智能,它是人类思想的荣耀。我们还没有为它进化出一个目的地。” “当我们成为技术智人时,我们迫切需要定义我们物种的目的。现在,我们有责任提供真正的答案。” 基辛格在100岁生日这天, 对人类的未来发出了最新警告 “当代既受人敬重又遭人痛恨的政治家自然也包括美国国务卿,而其中没有哪个人比得上基辛格。” 这句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辛辣评价来自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基辛格:理想主义者》一书。  人们总是热衷于讨论基辛格传奇的人生经历。一方面,基辛格在国务卿任期间至少上了15次《时代》封面,被认为是 “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人”。他的一生横穿了二战、冷战历史,可以说是近代史上的一面镜子;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各种阴谋论热衷的主角:释放病毒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光明会中最权威的幕后操纵者之一,种族灭绝、大规模屠杀、暗杀、谋杀等罪状更是一应俱全。 5月27日,是基辛格100岁生日。当人们问到他长寿的秘诀时,他说,主要是遗传基因好。此前几天,他还接受了《经济学人》长达8个多小时的采访,思路之清晰让人惊叹: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能否和平相处,但两国已走上相互冲突的道路” “人工智能这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可能在五年内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就技术对彼此的影响进行交流,朝着军备控制迈出一小步” 作为一个曾对当今世界秩序产生深刻影响的政治家,其洞见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在自己的生命历程整整走过一个世纪之际,继《论中国》《世界秩序》之后,基辛格再次推出了新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深刻论述。   不过要想弄懂基辛格为何对人类前途发出如此告诫,我们首先还是需要回看过去100年,他的人生之路,去一一检视那些烙印在他身上的诸多标签,尽管其中不少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德裔犹太人”vs“美国国务卿”,“战争发动者”vs“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丈夫”vs“情人”,“知识分子”vs“政客”,“崇高的理想主义者”vs“冷酷的现实主义者”…… 1 冷酷的现实现实主义者 我终生都在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 ——基辛格 《论中国》 批评基辛格的人几乎众口一词,说他是个现实主义者,真的吗? 美国的外交战略在20世纪前半段经历过从孤立主义到理想主义的反复震荡,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外交战略,都源于其清教立国精神,有着深层的理想主义底色。这并不足以让美国成为完整的超级大国,除非它能够学会老欧洲的均势政治。出身欧洲的基辛格,没有清教当中的那种道德洁癖,对均势政治极为熟稔;因其生活经历,他又对美国的价值观有着深刻认同。在基辛格的手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获得了一种有机的融合,带来了美国在20世纪后半段重要的外交转型。理解基辛格,是理解美国外交的重要入口。 从艾森豪威尔政府、肯尼迪政府、约翰逊政府,再加上之后的尼克松政府,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基辛格对于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当时的基辛格,所展现给世人的是极度直接的现实主义智囊面目,他不惮于坦言“有限核战争”,建言用“全面战争”来迫使苏联在美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让步,这使他连续遭到了苏联官方、美国知识分子界的连声谴责;另一方面,他不放弃任何机会来争取和平,虽然他在尼克松胜选总统以前,并没有获得总统授权来表达美国对于国际事务的态度,但是基辛格却频频以白宫政策顾问等边缘身份,表述实际上是他个人对于地缘政治等敏感问题的观点。 1973年9月22日至1977年1月20日,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以非美裔身份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第一人,行政权仅次于总统、副总统。 他是美国迄今历任国务卿中权力最大的一位,被不在少数的批评者认为是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者。与中国打破外交坚冰,在美国保守右翼和“自由主义”左翼的许多人看来,等同于出卖台湾;而代表美国政府与越南达成停战协议,这让基辛格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同样也遭到了批评。 而在基辛格通过与中国、越南谈判来缓解地区形势的同时,美国政府卷入了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军事政变,造成民主选举的政府被颠覆,许多知识分子在混乱中惨遭屠杀或离奇失踪,基辛格本人对于这方面劣迹也并未表示过任何悔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中国人将基辛格定义为老朋友,热情接待,寄望甚高(希望他在推动中美关系友好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基辛格本人为了美国利益,向特朗普建言“联俄制中”也就不会生发任何心理负担。 2 100岁,对人类前途的警告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 ——基辛格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卸任美国国务卿后,他一直对政界保持着极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基辛格屡屡对中美关系提出各种层面的忠告。 着眼未来,基辛格认为,中美第二个需要对话的领域是人工智能。他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未来机器可能带来全球瘟疫或其他大流行病,给人类造成毁灭的不仅有核问题,任何领域都可能。” 他表示,即使是人工智能专家也不知道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从这次访问来看,给基辛格浓重、沙哑的德国口音进行录音转写仍然超出了人工智能的能力)。但基辛格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因素。其颠覆性潜力堪比活字印刷术,而正是后者传播思想引发了16、17世纪一系列毁灭性战争。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基辛格警告道。尽管原则上人类要介入机器学习的反馈循环,但人工智能还是可能成为全自动的、不可阻挡的武器。“纵观军事历史,由于地理和精确度的限制,过去一直做不到消灭所有对手。(而今)这些限制不存在了。每个敌手都 100%暴露在攻击下。” 人工智能不能被废除。因此,中美两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潜力进行军事利用,将其转化为一股威慑力量。但反过来它们也可以限制人工智能构成的威胁,就像通过军备控制谈判限制核威胁一样。他说:“我认为我们必须就技术对彼此的冲击展开交流,必须开始朝军备控制一点点迈进,双方都向另一方展示有关(人工智能)能力的可控材料。”他认为,谈判本身就有助于建立互信,使两个超级大国有信心保持克制。要诀在于领导人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把人工智能推向极致。“如果你完全靠通过实力达成目的,你很可能会毁灭世界。” 百岁基辛格重磅警告: 人工智能将改变全球安全与世界秩序 2023年,亨利·基辛格已经100岁高龄,但是他头脑依然很清醒,思路依然很清晰。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参加国际问题的讨论,并且还能给出令人佩服的预测。 《经济学人》在4月底与基辛格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基辛格表示出了对中美两国围绕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日益激烈竞争的担忧,他还担心人工智能即将极大程度地加剧中美对立。基辛格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因素,其颠覆性潜力堪比活字印刷术。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基辛格警告道。尽管原则上人类要介入机器学习的反馈循环,但人工智能还是可能成为全自动的、不可阻挡的武器。 基辛格一直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曾经说过“搞技术的人关心的是应用,我关心的是影响”。最近,基辛格和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学院院长丹尼尔·胡腾洛赫尔还共同完成一本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基辛格在这本书中提出,人工智能将重塑全球安全和世界秩序,并对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体和人类自我身份认同的冲击进行了反思。   自有记载的人类历史起,安全始终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追求的最低目标。 在每一个时代,寻求安全的社会都试图将技术进步转化为日益有效的方法,用以监视威胁,练兵备战,施影响于国界之外,战时则用于加强军事力量以取得胜利。对最早期的有组织社会来说,冶金、防御工事、战马蓄养和造船等方面的进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到了近代早期,火器枪炮、海军舰船、航海工具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 随着力量的增强,主要大国之间会相互衡量,以评估哪一方会在冲突中获胜,取得这样的胜利会带来什么风险和损失,开战有什么正当的理由,以及另一个大国及其军事力量介入冲突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不同国家的战力、目标和战略至少在理论上被设定为一种平衡,或者说是一种力量的均衡。 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战争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手段和目的的战略调整已然出现了脱节。用于追求安全的技术层出不穷,破坏性也越来越大,而运用这些技术实现既定目标的战略却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在当今时代,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又为这些战略计算增加了超乎寻常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主要大国和其他国家都利用网络能力增强了本国的武器库,这些网络能力的效用主要源自其不透明性和可否认性,在某些情况下,也源自对其在散播虚假信息、收集情报、蓄意破坏和传统冲突的模糊边界上的运用——这构成了种种尚无公认理论教条的战略。与此同时,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新的弱点被揭露。 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使现代战略之谜更趋复杂化,这并非人类本意,也许还完全超出人类的理解。即使各国不广泛部署所谓的致命自主武器(即经过训练和授权可以自主选择目标,并在没有进一步人类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攻击的自动或半自动人工智能武器),人工智能仍有可能增强常规武器、核武器和网络能力,从而使对手之间的安全关系更加难以预测和维护,冲突更加难以限制。 没有哪个大国可以忽视人工智能的安全维度。一场争夺人工智能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开始,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当然还有俄罗斯。随着对他国正在获得某些人工智能能力的认知或猜疑日益蔓延,将会有更多国家寻求获得这些能力。而一旦被引入,这能力就会快速扩散。虽然创造一种复杂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算力,但对其进行增殖扩散或使用它通常并不需要。 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办法既不是陷入绝望,也不是缴械投降。核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存在,其中每一项技术都将不可避免地在战略中发挥作用。我们已不可能退回到这些技术“未被发明”的时代。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因这些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而畏缩不前,结果不会是一个更和平的世界。相反,那将是一个不太平衡的世界,身处其中的各国会竞相发展和使用最强大的战略能力,而不考虑民主责任和国际平衡。 今后几十年,我们需要实现一种力量平衡,这种平衡既要考虑到网络冲突和大规模虚假信息传播等无形因素,也要考虑到由人工智能辅助的战争的独特属性。残酷的现实迫使人们认识到,即使是在彼此竞争中,人工智能领域的对手们也应致力于限制极具破坏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人工智能能力的开发和使用。在人工智能军备控制方面的清醒努力与国家安全并不冲突,它是一种尝试,为的是确保在人类未来的框架下寻求实现安全。 一个社会的数字能力越强, 这个社会就变得越脆弱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往往与其军事力量和战略能力大致匹配,这是一种即使主要通过施加隐性威胁也会对其他社会造成破坏的能力。然而,基于这种力量权衡的均势不是静态的或自我维持的。相反,它首先依赖于各方就这一力量的构成要素及其使用的合法界限达成共识。其次,维持均势需要体系内所有成员,尤其是对手,就各个国家的相对能力、意图和侵略的后果进行一致的评估。最后,保持均势需要一个实际的、公认的平衡。当体系中的一方以一种与其他成员并不成比例的方式增加自身力量时,体系将通过组织对抗力量或者通过适应新的现实来设法做出调整。当均势的权衡变得不确定时,或者当各国对各自相对实力的权衡结果完全不同时,由误算引发冲突的风险就会达到最大。 在当今时代,这些权衡的抽象性更进一步。带来这种转变的原因之一是所谓的网络武器,这类武器涉及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因此其作为武器的地位是模糊的。在某些情况下,网络武器在行使和增强军事力量方面的效用主要源于其使用者未披露其存在或未承认其全部能力。传统上,冲突各方都不难认识到发生了交战,或者认识到交战各方是谁。对手间会计算对方的战力,并评估他们部署武器的速度。可是这些在传统战场上颠扑不破的道理却不能直接套用到网络领域。 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存在于物理空间中,在那里,它们的部署可以被察觉,它们的能力至少可以被粗略计算出来。相比之下,网络武器的效用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不透明性;若被公之于众,它们的威力自然有所减损。这些武器利用之前未曾披露的软件漏洞,在未经授权用户许可或知情的情况下侵入网络或系统。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如对通信系统的攻击)的突发事件中,攻击者可能会使用一大堆看似有效的信息请求来压垮系统,使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攻击的真实来源可能被掩盖,使人难以或无法(至少在当时)确定攻击者。即使是最著名的网络工业破坏事件之一——震网(Stuxnet)病毒破坏了伊朗核项目中的制造控制计算机,也没有任何政府对此事做过正式承认。 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可以相对精确地瞄准目标,道德和法律要求它们瞄准的对象只能是军事力量和设施。而网络武器可以广泛地影响计算和通信系统,往往可对民用系统造成特别有力的打击。网络武器也可以被其他行为体基于其他目的而进行吸纳、修改和重新部署。这使得网络武器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生物和化学武器,其影响可以非预期和未知的方式传播。在许多情况下,网络武器影响的是大范围的人类社会,而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特定目标。 网络武器的这些用途,使得网络军备控制难以被概念化或被推行。核军备控制的谈判人员可以公开披露或描述一类核弹头,而不必否认该武器的功能。网络军备控制谈判人员(目前尚不存在)则需要解决以下悖论:一旦对网络武器的威力进行讨论,可能就会导致这种威力的丧失(允许对手修补漏洞)或扩散(对手得以复制代码或侵入方法)。 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的一个核心悖论是:一个社会的数字能力越强,这个社会就变得越脆弱。计算机、通信系统、金融市场、大学、医院、航空公司和公共交通系统,甚至民主政治的机制,所涉及的系统在不同程度上都容易受到网络操纵或攻击。随着发达经济体将数字指挥和控制系统整合到发电厂和电网中,将政府项目转移到大型服务器和云系统中,并将数据转誊到电子账簿中,它们在网络攻击面前的脆弱性也成倍增加。这些行为提供了更丰富的目标集合,因此仅仅一次成功的攻击就可能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与此相对,如果发生数字破坏的情况,低技术国家、恐怖组织甚至个人攻击者可能会认为他们承受的损失相对要小得多。 人工智能将为战争带来新的变数 各国正在悄无声息地,有时是试探性地,但又确凿无疑地发展和部署那些对各种军事能力的战略行动均有所促进的人工智能,这对安全政策可能产生革命性影响。 战争一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领域,但人工智能进入这个领域将为其带来新的变数。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通过扩大现有武器类别的打击能力来改变行为者的战略和战术选择。人工智能不仅能使常规武器瞄得更精准,还能使它们以新的、非常规的方式进行瞄准,比如(至少在理论上)瞄准某个特定的个人或物体,而不是某个地点。通过研究大量信息,人工智能网络武器可以学习如何渗透防御,而不需要人类帮它们发现可以利用的软件漏洞。同样,人工智能也可以用于防御,在漏洞被利用之前定位并修复它们。但由于攻击者可以选择目标而防御者不能,人工智能即使未必让进攻方战无不胜,也可令其占得先机。 如果一个国家面对的对手已经训练人工智能来驾驶飞机、独立做出瞄准的决策并开火,那么采用这种技术将在战术、战略或诉诸升级战争规模(甚至是核战)的意愿方面产生什么变化? 人工智能开辟了信息空间能力的新视野,包括虚假信息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大量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人工智能推波助澜的信息战和心理战,包括使用伪造的人物、图片、视频和演讲,无时无刻不在暴露出当今社会令人不安的新弱点,尤其是在自由社会。广泛转发的示威活动配上了看似真实的图片和视频,里面的公众人物发表着他们从未真正说过的言论。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可以决定将这些由人工智能合成的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人们,使其符合人们的偏见和期望。 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合成形象被对手操纵,以制造不和或发布误导性的指令,公众(甚至其他政府和官员)会及时识破这种骗局吗? 基辛格: ChatGPT预示着一场智能革命, 而人类还没准备好 2023年,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科技界、知识界和产业界,围绕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影响冲击等发生激烈争论。而ChatGPT本身正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席卷至各个行业、企业、国家乃至个人。 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学院院长丹尼尔·胡腾洛赫尔今年联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ChatGPT预示着一场智能革命》。文章中提出“一项新技术正试图改变人类认知过程,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震动。这项新技术被称为生成人工智能。OpenAI研究实验室开发的ChatGPT现在能够与人类交流。随着它的能力变得更广泛,它们将重新定义人类知识,加速我们现实构造的变化,并重组政治和社会。” 基辛格已经步入100岁高龄,但是他头脑依然很清醒,思路依然很清晰。一直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曾经说过“搞技术的人关心的是应用,我关心的是影响”。在这边文章中他强烈呼吁“人类需要重新定义与 AI 这种新物种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人类对于这一切还没有准备好。” 近期由基辛格、施密特和胡腾洛赫尔共同完成的新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出版,从政治、经济、科技等维度探讨人工智能及其改变人类社会的方式,也提出了提出人类在未来几年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解答工具。  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启蒙运动的终结  1450 年,德国美因茨市的金匠约翰内斯·谷登堡用借来的钱研制了一台试验性的印刷机。他的努力难言成功,因为他的生意一度陷入困境,债权人还起诉了他。但在1455 年,欧洲的第一本印刷读物《四十二行圣经》问世了。最终,他的印刷机引发了一场革命,在西方乃至全球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强烈反响。 印刷机的发明使对经验知识的追求取代了礼仪教义,启蒙时代逐渐取代宗教时代。个人思想和科学知识取代信仰,成为人类意识的主要标准。信息通过图书馆的扩张得到存储和系统化。启蒙时代是塑造当代世界的诸多思想和行动的来源。 生成性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个自启蒙运动开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哲学和实践挑战。印刷机使学者们能够迅速复制彼此的发现并分享它们。信息的空前整合和传播产生了科学方法。原本密不透风的东西变成了加速查询的起点。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中世纪对世界的解释逐渐被削弱。宇宙的深处可以被探索,直到达到人类理解的新极限。 启蒙运动试图使传统的真理让位于解放后的人的分析理性。而互联网的目的是通过积累和操纵不断扩大的数据,获取知识。人类的认知失去了个体特征。个体变成了数据,而数据变成了统治者。 一个人工智能可以评估我们生活中的诸般事物,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决定该做什么的时代,即一个现实可以被预测、近似和模拟的时代,人类理性的角色将会改变。我们对个人和社会的目标感也会随之改变。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可能会增强人类的理性。在其他领域,人工智能则可能会让人类产生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 各个社会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各自为战;另一个则是带着合作意向开始对话,举全人类的进步之力来界定人工智能的角色,同时明晰我们自己的角色。前一种路径是弃权式的默认,而后一种则需要领导人和哲学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以及其他各种团体的清醒参与。 最终,个人和社会将不得不决定,生活的哪些方面应该留给人类智能,哪些方面则应交由人工智能或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并不是一种对等关系。归根结底,人工智能既由人类构建,也由人类指挥。但随着我们逐渐习惯和依赖人工智能,对其加以限制可能会导致更高昂的成本、更困难的心理挑战,甚至更复杂的技术。我们的使命将是了解人工智能给人类经验带来的变化、它对人类身份的挑战,以及这些发展变化的哪些方面需要由其他的人类义务来加以调节或制衡。人类未来将如何呈现,这取决于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角色界定。 人工智能革命发生之迅猛,将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除非我们发展出新的概念来解释、演绎和组织其所带来的转变,否则无论是对人工智能还是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我们都无法驾驭。在道德上、哲学上、心理上、实践上,可以说在各个方面,我们均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悬崖边,身后已无路可退。我们必须动用自己最根本的素养和资源,比如理性、信仰、传统和技术,来调整我们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让现实仍是人类的现实。 人工智能将引发教育革命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改变我们与他人,以及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正如今天的“数字原生代”和之前的几代人之间存在代沟一样,“人工智能原生代”和他们的前辈之间也会出现差异。 未来,孩子们可能在比Alexas和谷歌Homes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助手的陪伴下长大,这个助手集保姆、导师、顾问、朋友等多种角色于一身。这样的助手几乎可以教孩子任何语言,也可以训练孩子学习任何科目,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学习风格来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当孩子感到无聊时,人工智能可以充当玩伴;当孩子的父母不在时,人工智能又可以成为监护者。随着由人工智能提供和量身定制的教育被引入,普通人的能力既会有所提高,也会面临挑战。 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界限将会惊人地模糊。如果孩子在年幼之时就用到了数字助手,他们就会对此习以为常。同时,数字助手将与它们的主人一起成长发展,并随着他们的成熟,将他们的喜好和偏见逐渐内在化。数字助手的任务是通过个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同伴的便利感或满足感,它们给出的建议和信息可能会被人类用户视为必不可少,即使人类用户无法准确解释为什么它们要好于其他任何替代资源。 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会更偏爱自己的数字助手,而不是人类。因为人类不懂得投其所好,而且更“令人讨厌”。结果,我们对彼此的依赖、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可能都会被削弱。到那时,那些童年时代妙不可言的特质和无可替代的教训将变成什么样子呢?一种并不能感知或体验人类情感却给予无处不在陪伴的机器,将如何影响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及其社会化?它将如何塑造想象力?它将如何改变游戏的本质?它将如何改变交友或融入社会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数字信息的唾手可得已经改变了一代人的教育和文化体验。现在,世界正在开展另一项“伟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在机器的陪伴下成长,这些机器将在许多方面充当以前世代人类教师那样的角色,却没有人类的感觉、洞察力和情感。最终,实验参与者可能会问,他们的经历是否以他们未曾预料或不能接受的方式被改变了呢? 父母也许会因为担心这种接触会对孩子产生不确定的影响而排斥这种技术。就像上一代的父母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现在的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数码设备的时间一样,未来的父母可能会限制人工智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但那些希望推动孩子取得成功的人,或者没有意愿或能力让孩子得到人类父母养育或人类导师教导而只能依赖人工智能的人,或者只是想满足孩子结交人工智能朋友愿望的人,可能会赞成让孩子与人工智能为伴。因此,这些尚处在学习与发展阶段、易受影响的孩子,可能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对话形成他们对世界的印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数字化让越来越多的信息变得可用,但它却压缩了深入、专注思考所需的空间。今天几乎持续不断的媒体流增加了思考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思考的频率。算法为了回应人类对刺激的渴望而力推那些夺人眼球的事物,而能够夺人眼球的,往往也是戏剧性的、出人意料的和有感染力的。一个人能否在这种环境中找到思考的空间是一个问题,而如今占主导地位的交流形式不利于促进有节制的理性,这是另一个问题。 人类要对未来做好准备 机器学习系统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人的知识。在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知识,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可知边界。这已经在取得这种突破的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生物学中确定蛋白质结构的核心问题和高级数学家做证明的问题,以及其他许多问题。 随着模型从人类生成的文本转向更具包容性的输入,机器可能会改变现实本身的结构。量子理论认为,观察创造了现实。在测量之前,没有任何状态是固定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是存在的。如果这是真的,如果机器的观察也能固定现实,并且鉴于人工智能系统的观察具有超人的速度,定义现实的演变速度似乎会加快。对机器的依赖将决定并因此改变现实的结构,产生一个我们还不了解的新未来,我们必须为探索和领导这个未来做好准备。 传统的理性和信仰将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存在,但其性质和范围必将因为引入一种新的、强有力的、机器运作的逻辑形式而受到深刻影响。人类身份可能会继续停留在“生命智能”的顶峰,但人类理性将不再被视为致力于理解现实的智能的全部。为了厘清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我们的侧重点可能需要从“以人类理性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类尊严和自主性为中心”。 人工智能可能在探索和管理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特定领域,人类可能会对人工智能言听计从,更喜欢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过程,而非人类思维的局限性。这种遵从,可能使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退回到一个个人的、过滤的、定制的世界。在这种情境下,人工智能的力量加上它的普遍性、隐蔽性和不透明性,将引发人们对自由社会甚至自由意志前景的怀疑。 在许多领域,人工智能和人类将成为探索事业中的平等伙伴。因此,人类的身份将反映出与新关系的和解,无论是与人工智能还是与现实。不同的社会将为人类领导权开辟不同的领域。同时,它们将形成必要的社会结构和习惯,以理解人工智能并与其有效互动。为了与人工智能融洽相处,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知识和心理基础设施,并运用其独特才智,尽可能地造福人类。技术将迫使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实际上是大多数方面)做出调整。 一些社会和制度可能会逐步适应,然而,另一些却可能会发现,它们的基本假设与它们感知现实和自身的方式相冲突。由于人工智能促进了教育和信息获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被夸大和操纵的可能性,这些冲突可能会愈演愈烈。个人的消息会更灵通、准备会更充分、观点会有更大影响力,他们可能据此对政府提出更多要求。 对此,可以给出一些原则。首先,为了确保人类的自主权,政府的核心决策应该脱离已被人工智能浸染的结构,并仅限于人类的管理和监督。我们社会固有的原则规定了对争端的和平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秩序与正当性是互为关联的:没有正当性的秩序只是力量而已。 确保人类对政府基本构成部分的监督和决定性参与,对于维持其正当性至关重要。例如,在司法行政过程中,提供解释和道德推理是其正当性的关键要素,这使参与者能够评估裁决的公平性,并在其结论不符合社会所坚持的道德原则时对其提出疑问。由此可见,在人工智能时代,当涉及重大问题时,决策者都应该是具备相应资质、能够为所做选择给出理由的非匿名人类。 每个社会必须首先确定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允许和不允许使用的全部范围。对某些强大的人工智能,如通用人工智能的使用权,需要严格把关,以防止被滥用。因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构建成本可能相当高昂,只有少数组织能够负担得起,所以其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某些限制可能违反一个社会关于自由企业和民主进程的理念。对于其他方面的限制,如限制在生物武器生产中使用人工智能,应该很容易达成一致,但需要国际合作。 机器的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我们的基因,造成国内的混乱和国际的分歧。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特别是在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哲学和概念主义。正如伊曼纽尔-康德在三个世纪前所预言的那样,全球协调将需要通过感知或灾难来出现。 欧盟已经勾勒出监管人工智能的计划纲要,目标是加强对企业和政府使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式的管理,并促进欧洲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该监管框架包括对人工智能的各种用途进行风险评估,并限制甚至禁止政府使用某些被视为具有高风险的技术,如人脸识别(尽管人脸识别有一些有益用途,如寻找失踪人口和打击人口贩运)。毫无疑问,这些初步概念会面临广泛的争议和修改,但这也是一个社会决定限制人工智能范围,并相信此举能够使其推动生活方式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先例。 ChatGPT对很多问题给出的答案之所以令人回味,是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多于结论。目前,我们拥有一项新颖而壮观的成就——人工智能,它是人类思想的荣耀。我们还没有为它进化出一个目的地。当我们成为技术智人时,我们迫切需要定义我们物种的目的。现在,我们有责任提供真正的答案。 《给孩子的人类文明史》全套书12册,原价399元, 限时特惠仅需188元!   免费资源 | (原文+拼音《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作者:亨利·基辛格 埃里克·施密特 丹尼尔·胡滕洛赫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亨利·基辛格 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主要著作《论中国》《世界秩序》等。 埃里克·施密特 谷歌前CEO、执行董事长,Alphabet公司(谷歌母公司)前执行董事长。2001—2011年,在他的协助下,谷歌成长为科技行业的全球领航者。 丹尼尔·胡滕洛赫尔 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曾担任康奈尔理工学院的创始院长和副教务长,这是一所由康奈尔大学创建的以数字技术为导向的研究生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火星男孩”预言中国将有大批圣人出现?而且中国还承担着特定使命! 这才是美国华裔家庭最真实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想回国。
By Li, Hua | |
华尔街时报转发。《地缘风险加剧,VC巨头红杉资本分家 》来自华尔街俱乐部发表于美国  据华尔街日报6月6日报道,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VC巨头红杉资本正式把红杉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地的本土基金彻底分拆,各自完全独立运营,并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   红杉美欧将继续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而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的中文品牌名并采用“HongShan”作为英文品牌名,红杉印度/东南亚将改名为“Peak XV Partners”。 红杉表示,做出此项决定的背景是“如何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随着红杉在各区域的业务主体和团队都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领导者,“一些后台职能的集中化管理已经不再是优势,而是变成了制约各区域发展的障碍”。 此外,红杉在不同区域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角逐行业领导地位,“它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相互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则给这些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一些困扰。” 长期以来,红杉一直是国际投资机构中成功实施本土化的典范。“国际品牌、不设总部、本土化运营”的去中心化运作模式,也被红杉视为其在不同地区取得行业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 现在,红杉决定把“本土化”进行到底,甚至舍弃统一的全球品牌,让各个本地基金完全独立。到底是哪些因素促使红杉做出这一决定,而这又将给投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影响? 在一封致LP的公开信中,红杉表示“18年前,我们看到打造新一代行业领袖企业的创业者在全球各地涌现出来,为了创造与赢得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红杉中国、红杉印度/东南亚应运而生。” 在发展早期,红杉向各区域团队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并协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红杉采用了独特并且在当时看来非常规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区域建立了扎根本地、深谙本土市场和生态的团队,并将独立的所有权和投资决策权赋予各本地基金。 十八年过去,当各个本土基金逐渐发展成为各市场的领头羊,并开始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创投生态,那些统一的步调有可能会成为严重制约各区域发展的因素。 比如红杉美国成立了长青的“红杉基金”,打破了VC行业的常规,从此不再需要单独募资,而这在其他市场还很难形成统一认知。红杉中国则有更广泛的投资方向,特别是对医疗健康和传统消费两个领域的布局,是另外两个本地基金鲜少涉足的。此外,得益于中国市场蕴含的巨大机遇,红杉中国发展出了更长链条、更多阶段的投资产品线,已经开启了对新基建、并购、公开市场的投资,这些都使它突破了传统风投的定义,成为了业务多元化的投资机构。红杉印度/东南亚则高度聚焦早期投资,陆续推出的Surge、Spark、Pathfinder和Guild等项目,目的都在于帮助早期创始人成长。 除此之外,红杉作为一个国际化创投品牌,往往成为各市场创业者优先选择的机构股东。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作为“红杉成员企业”反而会变成创业公司的困扰。现在,许多科技公司自诞生之日就有跨区域、跨国界的基因,红杉面临这样左右为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因此,虽然表面上还在SEQUOIA的体系内,但各个本土基金都已经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中后台的集中管理,特别是品牌的统一,将和各市场本土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One Sequoia,不再是优势 两年多前,当红杉美国成立永续的“红杉基金”,随后管理合伙人Roelof Botha升任全球掌门人之后,市场上便陆续传出了红杉各个本地基金可能会“自立门户”的消息。 红杉美国作为红杉体系中传统力量的代表,近两年的表现并不如意。新任掌门人的得意之作是成立了不设存续期的“红杉基金”,打破了VC界的惯例。但这支成立于牛市高点的基金,随后遭遇了美国科技股的急转直下,因此“红杉基金”的项目收益遭遇大幅回撤;不久之后,曾被寄予厚望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突然爆雷,重仓其中的红杉美国损失高达2.1亿美元,并罕见向LP道歉;很快,红杉美国又遭遇了硅谷银行的倒闭,存入其中的大笔资金险些化为乌有,之后支持埃隆·马斯克收购Twitter的投资也面临巨额亏损……这些都使得红杉美国在LP和创业者群体中遭遇到一些信任危机。 然而在大洋另一端,红杉中国开始了多元化布局,其稳扎稳打的投资风格保证了整体业绩的出色——最近,沈南鹏又一次登上了《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的榜首。此外,红杉印度/东南亚也在发展壮大,开始募集一个聚焦东南亚地区的新基金。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的今天,同一个品牌在不同市场上的表现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内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力,未必一定会给所有区域带来正面价值。 当一个统一的品牌给各个区域带来了更多的累赘而非优势,选择完全分拆并自立门户,红杉的投资人们可以在不同市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这看起来是外力与内力联合所致,但更主要的是红杉的主动选择。 – END –  转自美股投资客 转自 Jing Yang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华尔街漫画 谢谢您关注公众号【华尔街漫画】!本公众号由【华尔街俱乐部】平行营运。旨在通过展示与华尔街有关的幽默漫画,让您在轻松愉快欣赏中了解华尔街文化、投资理念和资本市场发生的故事。 公众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独家深度|红杉资本分拆启示录 福布斯 。机器人,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重磅信号,A股增量资金正在到来! 证券日报之声 
By Li, Hua | |
《不择手段刺激经济发展》8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美国纽约沸腾的大街!6月14日纽约五大道博物馆节全面回归!8家博物馆免费看 发表于美国 尽管疫情还未全面结束,纽约的艺术世界已经按捺不住,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艺术活动基本上已经全面恢复。趁着满车满车的外曼哈顿第五大道,云集了全球著名时尚品牌,也是博物馆最为集中的大道,从79街至110街,也被成为“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五大道博物馆节 Museum Mile Festival,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二(2022年是6月14日)举行,五大道博物馆节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当天下午6点至9点,五大道从82街至105街纵向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通行,沿途所有的八家博物馆,在这个时段皆可免费入场。 看看往年的盛况。大都会博物馆门口 ,犹太人博物馆门口 ,第五大道自由散步,机会一年只有一次。 ,夜幕降临,继续high不停 美。以下是五大道博物馆节8家博物馆的目前主要看点(最新展览简介)—— 【提示,3个小时太短,不可能看完所有的展览,何况还要排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重点展览,是最佳的方法】 当然,如果您不喜欢博物馆里面的拥挤,去五大道博物馆大道散散步也好,一年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  1,82街,大都会博物馆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地址:1000 Fifth Ave, New York, NY 10028 (82nd Street) 门票:纽约州观众随意付费,纽约、新泽西及康州学生随意付费。此外成人门票25美元。 除了精彩的藏品展览,每年的特展也是精彩纷呈。目前大都会博物馆的特展有将近20个,其中人气最热闹的4个—— ✮2022年度服装大展: In America: An Anthology of Fashion 美国时尚选集 展期:2022年9月5日止  今年的时尚大展首次启用美国馆进行,门口总是排着长龙,建议预留排队时间。  美国馆内的椭圆形展览大厅 第一夫人在2022年时尚大展开幕式致辞。 ✮温斯陆·荷马回顾大展 Winslow Homer: Crosscurrents 展期:2022年4月11日至7月31日   ✮孤独的陪伴:中国艺术中的隐居与雅集 Companions in Solitude: Reclusion and Communion in Chinese Art 展期:2022年8月14日止。   ✮日本和服大展 Kimono Style: The John C. Weber Collection 展期:2022年6月7日至2023年2月20日。   (以上图片均为本博作者现场拍摄) 2,86街 德奥博物馆 Neue Galerie——纽约版“蒙娜丽莎” 地点:德奥博物馆(Neue Galerie,或翻译为“新博物馆”),86街。平日门票:20美元。6月25日新展开幕之前,随意付费 克里姆特的最著名作品,2015年有海伦米伦主演的电影《金衣女人》(Woman in Gold)讲述的就是这幅名画100多年来的曲折故事,其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劫夺、战后的索赔,都是吸引人的内容。 奥地利天才艺术家 Gustav Klimt 格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之1和之2,目前仍然借展于曼哈顿五大道86街德奥博物馆Neue Galerie,成人门票20美元。  上图《阿黛尔·布洛赫-鲍尔》之1,Neue Galerie博物馆提供。 特展:馆藏奥地利艺术精华 AUSTRIAN MASTERWORKS FROM THE NEUE GALERIE 展期:2022年10月24日止    【图片来源:Neue Galerie博物馆官网,致谢!】  往年排队很长很长  3,88街, 古根海姆博物馆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地址:1071 Fifth Ave,New York, NY (88th Street) 平日门票:25美元。 网站:https://www.guggenheim.org/ 主要特展—— ✮馆藏康定斯基特展 Vasily Kandinsky: Around the Circle 展期:2021年10月8日至2022年9月5日。   ✮馆藏作品精选    4,91街 库帕-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 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 地址:2 East 91st Street (off Fifth Avenue) New York, NY 10128 平日门票:成人16-18美元。 主要特展: ✮设计与治疗:对流行病的创造性反应 DESIGN AND HEALING: CREATIVE RESPONSES TO EPIDEMICS 展期:2023年2月20日止 网站:https://www.cooperhewitt.org/    (图片来源:博物馆官网)  5,92-93街,犹太人博物馆 The Jewish Museuem 地址:1109 Fifth Avenue (between 92nd & 93rd Streets) New York, NY 10128 平日门票:成人18美元。 主要特展 ✮馆藏作品特展 Scenes from the Collection 展期:正在进行中 网站:https://thejewishmuseum.org/    6,103-104街,纽约城市博物馆 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地址:1220 Fifth Avenue (at 104th Street)New York, NY 10029 平日门票:成人18美元。 主要特展: ✮Analog City 模拟城市 展期:2022年12月31日止。   7,104-105街,拉丁美洲博物馆 el Museo del Barrio 地址:1230 Fifth Avenue (at 104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29 网站:http://www.elmuseo.org/ 特展:Raphael Montañez Ortiz – A Contextual Retrospective April 14 – September 11, 2022 展期:2022年4月14日至9月11日。   8,110街,非洲艺术中心 The Africa Center 地址:1280 Fifth Ave New York, NY 10029 特展:African/American: Making the Nation’s Table Presented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Museum of Food and Drink (MOFAD) Open through July 17, 2022. On View: Thursday – Sunday 11AM to 6PM  博物馆门口排长龙 根据往年活动情况,小编总结了以下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排队最长的估计是古根海姆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赖特设计,外观犹如一个巨大的田螺。这座独特的建筑物,在历年的五大道博物馆节都吸引很多观众。观众从大门口开始排队,队伍一直延伸到横街里面,尾巴颇长。 漫步在第五大道,除了大都会博物馆由于容量巨大,入口众多,门外看不到排队之外,其它所有的博物馆,门口都有或长或短的队伍。这是平时不容易见到的特别景象。 活动结束之时,大都会博物馆门口的阶梯上坐满了观众,也是五大道一个特别的风景。 大街上的涂鸦 博物馆节的三个小时中,第五大道的这一段封闭。平时的车水马龙,大巴小车瞬间消失。这一段道路,成了孩子们画画和玩耍的天堂。 从大都会博物馆门口开始往北走,一路上总会看到很多小孩甚至还有成人,拿着组织者提供的彩色粉笔,趴在大街上涂涂抹抹,或者画上一朵花,或者涂出一颗心,甚至写上一段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这是每年五大道博物馆节最好看也颇有壮观的内容。 走在第五大道,在许多博物馆的门口,看到工作人员捧着盛满彩色粉笔的盒子,邀请小观众们加入涂鸦的队伍,以大街为画布,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和文字。 尽管,每年的这一天,都可能会下雨,今年也不例外,下午6点多钟就下起了一场小雨,但在五大道上拿起笔来,尽情绘画的观众还是不少。 甚至,我还看到了“祝老妈端午节快乐”,“某某到此一游”这样的中文字样。   画脸/人体彩绘 画脸,是很多美国小孩喜欢的活动,将自己的脸蛋画成大花猫或者其他好玩的图案,这是几乎每年博物馆节都有的常规节目。不过今年走了一圈,居然没有看到画脸。 前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前面,小编发现了一名男画家,画家邀请了两个上半身裸体的女模特,一个是欧裔,一个是非裔,在大街上当众进行人体彩绘。 男画家左手捧着调色板,右手握着画笔,对着女子裸露的上半身直接施彩,从裸女的胸前开始,然后滑到整个上半身,再到脸部和背部。 画家的笔触粗放,色彩鲜艳,不一会,一个身上布满彩绘的美女展现在我们面前,许多观众拿着照相机或者手机,不断地拍照,这可真是难得的免费人体摄影机会。而且两位女模特相当合作,经常配合摄影者的需要不断变换姿态。 人体彩绘现场,围观的观众当然很多。  往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前的人体彩绘 大街上魔术表演及音乐表演 每一年的博物馆节都有这样的节目,由儿童表演机构提供的大街上的魔术表演,就在五大道的马路上举行.孩子们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看着魔术师们的神奇表演。 官方指定一些街口,安排魔术或者其它的表演节目。除了魔术,还有吹气球,将气球折叠成小狗等动物的形状,也吸引了许多小朋友。 街头音乐会,去年,在靠近活动北端的104街旁边,拉丁美洲博物馆(El Museo)的门口,强劲的音乐和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 该博物馆门前的表演,是由盛装的大型女子表演鼓乐队团体“Batala NYC”演出街舞,强劲的音乐,夸张的表演动作,南美风情的森巴舞乐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五大道博物馆节的历史 五大道博物馆节的历史,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当时博物馆经营困顿,难以为继。 有识之士为了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博物馆的活动,以恢复大众对博物馆的信心,1978年6月开始组织第一次五大道博物馆节,结果一炮打响。直至今天,整整40年了,参加者每年都很踊跃,即使是刮风下雨,活动也是照常进行,风雨无阻。 –阅读推荐–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崛起的背后推手 【艺术收藏秘史】低调的洛克菲勒家族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好展览就是要让您疯狂排队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史上最火的十大展览 纽约军械库艺术展,为什么不在军械库而在码头举办? 【酒事杂谈】丰子恺的禅酒人生 酱酒天地 
By Li, Hua | |
《“脱钩”的经济学含义 》本报编辑部转发/华尔街俱乐部 2023-06-09 13:33 发表于美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作者朱海就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 相信思想的力量  说到脱钩,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国家”之间的脱钩,但这是“经验现象”,而不是“本质”。脱钩只有一种,那就是与社会脱钩。“与社会脱钩”这一概念,将会帮助我们理解“国家之间的脱钩”,以及“反全球化”“霸权主义”与“地缘政治”问题。 “脱钩”是一个行动概念,“国家”不是行动主体,因此,“国家”不适用于脱钩概念,“国家之间的脱钩”只是对一种现象的描述。脱钩的主体是个体或由个体的人构成的组织(如政府)。一个国家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可能为“融入社会”做出贡献,也有可能为“脱钩”做出贡献,取决于他的行动是不是遵循自发秩序的原理和一般性规则。假如在该国家中,人们普遍地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一般性规则,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是融入社会的。 由于“社会”是没有“国界”的,一个融入社会的国家,也是融入全球的国家,而不是与其他国家“脱钩”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政府不仅是服务自己的国民,也是服务其他国家和国民。假如不同的国家,都开启融入社会之旅,那么它们相互之间就是合作关系,都是社会(世界)的一部分,这时脱钩不可能出现。但是,假如有的国家不遵循自发秩序原理与一般性规则(表现为建构主义),这就意味着它“与社会脱钩”,同时也是与世界脱钩。也即国家之间的脱钩,是国家内部出现“与社会脱钩”的延伸。 由于人类社会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一个与社会脱钩的国家(政府),不仅损害了本国国民的利益,也损害了他国国民的利益,因此,这样的国家其实是“反全球化”的,这样的国家不仅是本国国民的敌人,也是世界的敌人,它会制造地缘政治冲突。比如某个国家发动一场侵略战争,这个国家的行为违背了自发秩序原理和一般性规则,这不仅是一种与社会脱钩的行为,也是一种“反全球化”的行为。那些支持这个侵略国的国家,也同样是“反全球化”的。 所以,“与社会脱钩”的概念,使我们重新理解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含义。一个国家(政府),只要它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一般性规则,那么它就是融入社会的,因此也就是“全球化”的,相反,就是“反全球化”的,与世界脱钩的。 “融入社会”还是“与社会脱钩”才是对事物本质的描述,而“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样的概念掩盖了事物的本质,造成观念混乱,因为这样的概念没有“行动与规则”的内涵,只是对现象的一种经验描述。如果不借助于“理论”(经济学),我们不能从这种经验描述(“历史”)中得出任何结论,比如,不能认为“全球化”是“好的”,“反全球化”是“坏的”。犯有类似错误的,还有“依附”理论。对“与社会脱钩”的国家,也就是违背自发秩序原理和一般性规则的国家进行制裁,不能被认为是“霸权主义”,因为自发秩序原理和一般性规则作为更具有普遍性的原则,要高于“国家”这种经验性的制度安排,并且这种被认为是“霸权主义”的行为,从实际效果来说,也是增进了人类的合作,促进了普遍的利益。 从这里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左”不是从“有目的的人的行动”,而是从“经验现象”出发来理解现象,即“左”不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对世界的理解不是建立在经济学这一“理论”之上的,而是使用历史主义分析法,对经验现象进行任意的解读。但是,人们容易受到“左”的迷惑,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缺乏经济学的思维。 所以“脱钩”,严格说只有一种,就是“与社会脱钩”,也是与“文明”脱钩。“国家之间的脱钩”只是对“表面现象”的经验描述,是想当然地把“国家”作为脱钩的主体和脱钩的单位,这是一种历史主义的说法,也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或者说,是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违背。 相比之下,“与社会的脱钩”才是对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揭示,它描述了一种“行动”与“一般性规则”的关系,因此,具有一般性的意义。所谓国家之间的脱钩,首先是发生在国家内部的,是国家内部与社会脱钩的一个结果。与社会的脱钩,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国家之间的脱钩这种“现象”的出现,轻则产生地缘政治问题,重则出现战争。  转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海就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华尔街漫画 谢谢您关注公众号【华尔街漫画】!本公众号由【华尔街俱乐部】平行营运。旨在通过展示与华尔街有关的幽默漫画,让您在轻松愉快欣赏中了解华尔街文化、投资理念和资本市场发生的故事。 公众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能上车的时间,不多了 落英财局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救股市是好办法 泽平宏观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3.2万股民急了!昔日“保健品第一股” 年报难产,或面临退市?公司回应→ 第一财经资讯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By Li, Hua | |
《世界金融体系中心在华尔街以北6公里 》华尔街时报转发华尔街俱乐部 2023-06-08 12:37 发表于美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巴伦周刊 ,作者海克·布赫特  巴伦周刊 . 做全球投资,看百年巴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媒体《财经》携手道琼斯媒体集团,引入百年历史的《巴伦周刊》(Barron’s)独家内容,打造涵盖全球金融信息、市场动态、行业分析、公司研究及理财顾问评估的全球投资平台。 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冲突鲜有与贝莱德自身利益无涉的。 编者按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前所未有的巨人,贝莱德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跟它异乎寻常的规模和影响力相比,贝莱德的表现实在是太低调了,就像是有意在隐藏自己。本文选摘自德国财经调查记者海克·布赫特的新作《金融帝国贝莱德》,这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副蔚为壮观的国际政商关系图景:原来国际金融界的顶层运作是这样的。  一位声嘶力竭的导游挥动着一把雨伞,指挥一群游客站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新古典主义立面前。在那里,来自美国中西部的一群青少年,咯咯地傻笑着,围绕在生气的女老师身边。你可以听到西班牙语、日语和德语混杂在一起。人们用手机和iPad不停地拍照,然后将自拍照上传到网络上——这里是纽约旅游的一处必游景点:华尔街。参观者不禁认为,这里是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也是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地方。 但你错了。 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巨无霸机构位于6千米以北,在地铁绿线上相隔5个车站的地方。它隐藏在其中一座外部为玻璃幕墙的办公楼中,这类建筑沿着仿佛沟壑的纽约街道刺向天空。沿着曼哈顿中城街道匆匆走过的行人,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旋转门上方的名称:贝莱德。 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这是一家前所未有的机构。 前所未有的贝莱德 贝莱德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过仅仅这么说就像说凡尔赛宫是一座夏宫,或说金字塔是一堆墓碑一样平平无奇。没有哪家大型银行,也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达到贝莱德这样的高度。高盛、德意志银行、安联保险在贝莱德面前都要相形见绌。没有哪家政府,也没有哪家中央银行比贝莱德更能洞悉经济。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哪家机构能掌控这么多资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贝莱德通过旗下基金管理着7.4万亿美元。8 000万德国人必须工作2年以上才能赚到这么多钱。而这还不是全部。这家公司的分析和交易平台管理着价值超过20万亿美元的资产,20万亿可是一个有13个0的数字。也就是说,全球所有金融价值载体,包括股票、债券、外汇、信用证、衍生品和有价凭证的5%以上,在一家公司的系统内运行。这就是贝莱德。 从曼哈顿中城沉寂无语的办公楼出发,贝莱德编织了一张全球网络。它就像一只章鱼,将触角伸向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这家美国公司活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贝莱德的网络包括设在全球各地的办事处:波哥大、布里斯班、布拉迪斯拉发、慕尼黑、墨尔本、蒙特利尔、开普敦、吉隆坡和哥本哈根。 贝莱德的代表们出入多国财政部。贝莱德向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提供建议。它也向欧洲中央银行提供建议。贝莱德的客户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坐拥3 000亿美元的美国最大的养老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石油帝国迪拜的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的投资机构。贝莱德的说客们与华盛顿的监管者们联系密切,当然,在布鲁塞尔也是如此。贝莱德是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的大股东,这几家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型银行。贝莱德也是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主要股东之一,对苹果公司、麦当劳和雀巢同样如此。这家纽约公司早就是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贝莱德拥有德国指数每家成分股公司的股票。它在德国最大建筑公司豪赫蒂夫拥有董事席位,同时也向豪赫蒂夫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比尔芬格派出董事。贝莱德既持有欧洲航空业巨头空客的股份,又持有惩教公司的股权,后者是美国私人监狱的领先运营商。 贝莱德是孟山都的领导性股东,正如在拜耳公司那样,拜耳公司2016年收购了这家美国转基因种子领先生产商。贝莱德同时也参股了军工巨头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所有这些公司都与美国无人机和导弹相关设备的生产有关。 从科隆到慕尼黑,贝莱德都拥有不动产。对于零售客户,安硕是一家声名卓著、广受欢迎的ETF提供商——几乎无人知晓的是,安硕也属于贝莱德帝国。2019年,安硕实现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资金规模。安硕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公司的净资本流入为1 850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为33%,“由此,安硕已成为ETF提供商中的领导者”。 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前,贝莱德在世界上超过40个国家管理着私募基金,其中一些基金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 贝莱德还参与外汇和原材料业务。当矿工在巴西开采铁矿石或在马里开采金矿时,贝莱德最终将从中受益。埃维·汉布罗是曾经有影响力的英国银行业家族的后代,在贝莱德负责大宗商品投资已长达22年以上,包括管理贝莱德世界矿业信托基金。澳大利亚人奥利维亚·马克汉姆于2019年成为汉布罗的联合管理人,她的职业生涯始于澳大利亚-英国矿业集团必和必拓。《悉尼先驱晨报》曾报道,汉布罗讲话时,世界主要商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都会洗耳恭听,而且还会采取行动。 贝莱德通过旗下基金持有大型矿业公司和原材料制造商的股份,这些巨头几乎为整个全球经济提供原材料和贵金属。2013年,《悉尼先驱晨报》在描绘贝莱德的基金经理时写道:“在一个被指控由大型矿业公司控制了政府的国家,有趣的是看到了汉布罗施加了何种影响力。”这家澳大利亚报纸质问道:是谁在后台操纵木偶? 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冲突鲜有与贝莱德自身利益无涉的。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经济中,几乎没有任何一项重要交易是这位来自纽约的“金主”所不知情的。 低调行事 但是,只有非常细心的财经报道读者才知晓这位巨人。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芬克在华尔街之外不太有名。贝莱德规模庞大且影响力空前,但它一向低调。 投资银行高盛从明星建筑师亨利·考伯那里以2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座俯瞰哈德逊河的宫殿式建筑,而美国银行则在时代广场附近一幢55层的配备了所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塔楼中办公。 贝莱德则放弃了对炫耀性标志建筑的追求。任何进入贝莱德总部的人都会在公共门厅看到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和一个报刊亭,报刊亭还有彩票和口香糖出售。人工瀑布在竹丛后静静地流淌。那些身穿深色西装的男子,他们引人注目的举止显然透露出其安保人员的身份,他们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那些在咖啡店旁桌边安顿下来的无家可归者。 二楼也没有能够显示贝莱德重要性的任何标志。在这里,贝莱德与一家名为Evercore的投资银行共享接待处。唯一的奢侈品是一盆摆在贝莱德一侧的白兰花。没有艺术品,没有大理石,而其他金融巨头常用这些东西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贝莱德的年轻人甚至不需要通过炫耀来为自己加分。他们是令华尔街畏惧的人。这是因为,芬克和他的年轻团队可以决定谁能以投资银行家为生,以及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在金融业后台的某个地方苦熬度日,像个悭吝人一样活着。这是因为,贝莱德是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它不仅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共同所有人,而且是银行家们的头号大客户。“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贝莱德不愿再与高盛做交易,那么,对高盛来说麻烦就来了。”一位华尔街资深人士这样说。与业内许多人一样,只有在对姓名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他才肯谈谈。另一个受访者突然撤回了他的评证。他可能收到了一份来自贝莱德的录用通知,若是如此,他再公开谈论贝莱德的商业行为就是不合适的。当被问及贝莱德承诺的工作是什么时,这位经验丰富的银行家说:“无所谓,芬克让我干什么都行,哪怕是去自助餐厅擦地板。” 在鸡尾酒会上,当被问及关于贝莱德的问题时,投资银行家们会报以意味深长的目光和回复,对他们而言显然是不说为妙。他们想说而没说的是:我有一座贷款未还完的郊区别墅、几个就读于私立学校的孩子、一位花销不菲的女友以及一位花销更大的前妻。贝莱德每年给银行和经纪行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谁想失去如此重要的衣食父母呢? “借”来的权力 尽管拥有偌大权力,贝莱德也只是近几十年才崛起。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融传奇人物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始于1895年。花旗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812年,后来为巴拿马运河的建造提供了资金。纽约梅隆银行是全球最重要的托管银行之一,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创始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也是美国版资本主义的发明者。相比之下,芬克在仅仅30年的时间里就将自己的帝国打造成型。这家创业公司完全是在私募股权公司黑石的后台办公室成立的。1988年,拉里·芬克从黑石的创始人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处获得了500万美元的信贷额度和一条电话线——按华尔街的标准,这就是一笔“零花钱”。贝莱德就像一家小店一样诞生了。这一成功也赋予芬克绝对“领头羊”的地位,即使置身老于世故的华尔街老板中也是如此。显然他自己也是这么看的。当2010年被CNBC记者贝基·奎克问及他犯的最严重错误是什么时,芬克回答说,离开投行第一波士顿后,“我没有信心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从事风险管理”。相反,他求助于苏世民和彼得森。“他们比我自己还要相信我。他们做出了正确的投资决定,我却没有。”所以,华尔街八卦网站Dealbreaker就此打趣道,苏世民和彼得森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因为他们看到了芬克的才能,芬克却没有意识到“镜子中有一尊金神正注视着自己”。 然而,贝莱德的权力是借来的:它吸收的是小储户的钱、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公司财务部门的资金、投保人的保费、私人年金的缴费、慈善捐赠和纳税人的税款。OPM是华尔街人最爱玩的游戏。简单来说,OPM就是他人的钱。这笔钱将流入越来越大的池子。从中受益的不只是贝莱德。普华永道审计师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账户规模将超过145万亿美元。这是德国GDP的25倍(2019年为3.8万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但也越来越多地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这项研究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和石油危机暴发之前发布。)芬克和他的吸金机器希望确保大部分资金都流入其公司。 2014年,芬克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贝莱德应每年再增长5个百分点。 如今,贝莱德的业务规模已超过7万亿美元,成为绝对的行业领导者。毕竟,德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安联保险(资产规模为2万亿美元)也只能甘拜下风。这是我们的钱,但只有知情人知道钱流向何方、如何流动,以及付给了谁。华尔街——其玩世不恭、老于世故与这里的年轻人如出一辙——区分“聪明钱”和“傻子钱”,后者通常是指普通投资者的钱。这些称号变得如此流行有一个原因。我们基于关于回报和安全性的承诺,将积蓄交给贝莱德,而无须真正询问它拿这些钱去做什么。金融体系如此复杂,足以令真正想要了解投资过程的普通人望而却步。此外,操盘者无须通知我们。 因此,几乎无人知道在资金流动的背后究竟会发生什么。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所藏匿的风险也少有人知。金融专家或监管机构官员往往都不清楚,政治家们就更不用说了。对此,芬克的观点却是:如果看不到风险,那就没有风险。但是历史表明,真正的危险是人们无法预见到甚至无法想象的风险。“T.B.D.”在风险管理专业术语中表示“龙出没”(there be dragons)——龙潜伏在正常概率之外。 贝莱德的故事是华尔街权力变迁的故事。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拼图游戏玩家的故事。这是一个为折辱所激励之人建立起金融史上最大巨头的故事。 文|海克·布赫特 编辑|彭韧  转自巴伦周刊 作者 海克·布赫特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华尔街收藏 华尔街俱乐部入选艺术资产交流。 公众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能上车的时间,不多了 落英财局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汉服是有潜力的行业吗? 丫丫港股圈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救股市是好办法 泽平宏观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By Li, Hua | |
《“锂”想破灭,真“锂”长存 》本报编辑部转发/华尔街俱乐部 2023-06-06 12:14 发表于美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朱哥亮的枢密院 ,作者朱霄  朱哥亮的枢密院 .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作为电动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锂因车而兴,在2022年却比车还值钱,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在为矿主们打工,锂加工被马斯克誉为“印钞许可证”。根据各家上市公司前不久披露的年报,天齐锂业赚了241.2亿元,赣锋锂业赚了205亿元,而反观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在2022年也就赚了166亿。但有些财报只是后视镜,在发布的当下,锂价已持续了四个月的跌跌不休,跌速远超年初普遍预期。标的股价则提前一个季度就做出反应,告诉你什么叫做“戴维斯双击”已达峰,秀了一把“市场有效性”。 上海有色网显示,3月31日,国内碳酸锂均价报23.8万元/吨,相比2022年11月上旬61.7万元/吨的历史高点,如今已经下跌超过60%。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此前向一些战略合作车企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即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车企采购电池中50%的碳酸锂将按照20万元/吨成本结算,但作为“回报”,他们需提前支付一笔锁定金,并承诺未来三年电池采购量的80%由宁德时代供应。但按目前的节奏,20万/吨的优惠价格看着都没那么香了。 锂主要以固态岩石锂矿和液态盐湖锂矿这两种形态存在,财新在此前一篇报道中认为,锂盐湖成本约在5万元/吨以下;锂矿成本略高,但也不超过8万元/吨,所以哪怕锂价跌到20万元/吨,上游资源方应该仍有不错的盈利空间。而据五矿证券的一项预测,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给约为113.4万吨碳酸锂当量(LCE),需求约为106.6万吨LCE,供大于求形势较明,岂可轻言见底。 锂价2022年的狂飙并不是由于资源总体稀缺,主要在于上下游的扩张节奏不同,出现了类似“猪周期”的供需失衡错配。2015年中国开启一轮大规模电动车补贴,碳酸锂价格一度被炒到18万元/吨;从2020年年中开始,电动车销量真正起势,锂价随之再次起舞。 上游的锂资源开发周期较长,“一个全新液态锂盐湖项目开发整体约需三年,固体锂矿体系开发需要一年半时间,而下游动力电池环节建设周期则相对较短,耗时一年到一年半居多”,但在终端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风向可能是说变就变。电车渗透最迅猛的那阵子,又恰逢俄乌战争和上海疫情,特斯拉Model Y的实际等车周期一度高达匪夷所思的半年,锂资源奇货可居,但扩建产能的爬坡没那么快,等到电车渗透势头趋稳,大量锂矿、动力电池产能才开始落地释放,一诞生就进入痛苦的过剩阶段。纯电汽车的替代速度应该已遇到一个阶段性瓶颈,会出现显著的渗透率增幅衰减,所以今年重点得看储能等其他电池应用场景是否有超预期的进展可期待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锂资源还存在另一层供需错配矛盾。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产量的69%,但锂资源产量却只占全球的14.6%,对锂矿的整体对外依存度高达60%,对钴矿、镍矿的依存度更是有95%、90%之巨。在中美角力、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美、澳洲这样的重要矿源地对中国资本的歧视性限制预计会长期趋紧;而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刚果(金)、津巴布韦等南美、非洲的资源大户,也存在着矿源国有化、民族主义情绪、经济发展欠稳定、政策法治欠火候等潜在不确定性问题。所以一旦发生外部黑天鹅事件,靠谱的锂矿源会再次化身为金贵的现金奶牛。 从长期来看,锂虽然被称为新能源时代的“白色石油”,但与化石能源相比却算是可再生资源,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是需要警惕的真正拐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退役电池通过循环利用再进行二次供给,目前对这一技术前景虽无精确预判但已有心理预期。根据麦肯锡此前的一项研究结果,到2030年,再生锂有望在总产量中占到略高于6%的份额。 所以短期之内,锂概念还不能谈抄底,但也不至于彻底狗不“锂”。如不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在十年之内这仍会是一种更有增长前途,但也难逃“有色”强周期特性的赛道。 -END-  转自朱哥亮的枢密院 作者 朱霄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华尔街收藏 华尔街俱乐部入选艺术资产交流。 公众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有股灾那味儿了 落英财局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光刻胶,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数说商业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林园重仓押注,且坚定不移,正急速爆发的万亿赛道潜在龙头 价值事务所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By Li, Hu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