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外史》小说大家民国旧梦
001《春明外史》总序:章回小说大家的民国旧梦
作者:张大春
多天前·阅读时长9分钟604人看过《春明外史》的作者张恨水是何人?他是 “鸳鸯蝴蝶派”吗?《礼拜六》是否和他有关?
001《春明外史》总序:章回小说大家的民国旧梦
38.9MB00:0021:14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说一部全新的故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20年代的北京,描述着这个城市市井小民的生活。中国从唐代以来对于首都就有一个别称,就叫春明,春天的春,明天的明。因为古代大城市都会利用城墙来作为军事的防线,保卫自家的领土。而唐朝的首都长安在东边有一个城墙的正门,就叫做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就用春明二字来作为首都的别称。而北京在成为中国的首都之后,也曾经被称为“春明”。
说到这儿,我们就要开始介绍我们要说的故事——《春明外史》,作者:张恨水。
《春明外史》的作者张恨水是一个多世纪以前,1895年5月出生在江西广信的人,祖籍安徽潜山,日后他活了72岁,一直到1967年的2月。从1914年,也就是张恨水19岁开始,他使用“恨水”这个笔名,笔名是有来历的,取自南唐李煜的词,非常知名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一阕词里,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截取中间二字,把“自是人生长恨“的“恨”,和后头的“水长东”的“水”连在一块,这就是“恨水”了。
但是,张恨水这个笔名还有另外一个传闻。虽然说是传闻,但是更像是绯闻,说是和一名才女作家冰心有关。冰心比张恨水小5岁,本名叫谢婉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代表之一,他到了晚年被尊称为“文坛祖母”。传闻说,张恨水因为追求不到冰心而有了“恨水不成冰”的笔名——恨水。当然了,我们还是以比较官方正式的说法,“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为“恨水”这个笔名的解释。
张恨水也是民国初年产量最高的作家。他毕生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创作,中长篇小说加起来有120部之多。甚至,有同时撰写7部小说的记录,总字数超过了2000万字,包括诗词、散文、杂文、时评等等,也有1000多万字。作品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因此也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或者是“通俗文学大师”。
另外,提到张恨水的作品,不能不提到“鸳鸯蝴蝶派”这个词。因为张恨水也被誉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鸳鸯蝴蝶”得名于19世纪清朝晚年,有一个作者叫魏子安,他的作品《花月痕》,《花月痕》里头有这么两句诗: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卅:指“三十”的意思)
鸳鸯蝴蝶派最早是由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所提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又被称为哀情小说。所谓的“哀感顽艳”都是跟爱情有关,主要的读者是一般的市民。因此,文本多半使用白话文,题材以爱情为主轴,通常会先在报刊上连载,而流传较广、大受欢迎的连载还可以发行单行本。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曾经是新文化运动之前最受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但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在文学革命的时代潮流之中,因为鸳鸯蝴蝶派比较保守,而多次遭受到新闻学界,也就是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批判。
鸳鸯蝴蝶派的特征是有才子必有佳人,有贪官必有廉吏,有恶棍必有侠士。也因为这样,剧情有模式可循,故事也走向了公式化,有点像今天的好莱坞,或者是迪士尼的潜规则等等。可能也十分矫情,可能也俗滥而且制式化,但是好看的不得了。
除了情节热闹之外,鸳鸯蝴蝶派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已经适应都市生活的人们急需大量便宜的娱乐以及消遣。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唾手可得,容易阅读,不只因此而养出众多的读者,鸳鸯蝴蝶派的体系更一天天地壮大。作家的风格也各有特色,可以分为早期、后期、南派、北派等等。至于提到了鸳鸯蝴蝶派,头号的悍将必然就是张恨水。他对于自己的成名之作,《春明外史》被归类为鸳鸯蝴蝶之流,他认为是个误会。误会什么呢?我们先看《春明外史》的再版序,作者是张恨水的朋友笑鸿,哭笑的笑,鸿鸟的鸿。
在这一篇序文里边,笑鸿提到,张恨水是利用各个角色把许多故事串在一起,而主要的角色,也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联系的人物,包括杨杏园、李冬青、梨云等等,不过是把许多故事串在一起的线头。没有线就提不起这一串故事的珠子,所以,读《春明外史》的时候,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杨杏园、李冬青和梨云等人的恋爱经历上。而对于“鸳鸯蝴蝶派”的这顶帽子,张恨水甚至在自传小说写作生涯回忆里边是否定的。
笑鸿还曾经跟张恨水说:“你是拿恋爱故事绕人,你这法子很不错。”但是到底有多么绕人呢?我们之后说了故事您就明白了。
我们先说一说身兼作家和记者身份的张恨水,笔下曲折动人的故事背后,多半改编自真实的新闻。在张恨水的作品里,字里行间看似惬意的日常对话,其实也隐藏着它对于国家深刻的沧桑之感。这一类的小说新闻性很强,时事性很高,极具社会新闻化的意义,但是张恨水用的却是平民的视角,以平易的笔调仿佛实况报道一样,用窥视的方式揭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张恨水细写了北京上流阶层的日常生活,包括看戏、上馆子、应酬聚会、诗酒往来,甚至麻将娱乐等等寻常的琐事,像是《春明外史》里头的第十回,写余咏西、杨杏园和白瘦秋、白素秋姐妹打牌,光这场面以1500字去描述,详细写出个人手上什么牌,又各打什么牌,如何出牌,出哪几张牌的场面,这样一来使得小说更加增添“如见其景”的真实感。像《金粉世家》这部小说里头写到金凤举片访八大胡同,其中对于南朝金粉、北地胭脂,轻吟小班或者是二等茶室,在如何进门,如何摆设,如何行仪式,吃吃穿穿等名堂都有细节的描述,仿佛明初妓院的导览。
这就让我们说到了鸳鸯蝴蝶派背后一个重要的传媒:1914年6月6号,星期六在上海创刊的《礼拜六》杂志。《礼拜六》在当时是一本十分畅销的杂志,编者之一周瘦鹃也是一位作家,他就说《礼拜六》曾经风行一时,每逢星期六的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口就有许多的读者在等候,门一开,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购买。这个情况,倒很像是清早争着买大饼油条一样,这是周瘦鹃的话。我们听起来,就像我们今天排队买的葡式蛋挞或者是最新款的iPhone一样。
我们前面说过了,《礼拜六》是1914年6月创刊,总共有200期,前100期大概都是文言文的书写比较多,即使偶尔出现白话文,也还是说书人口吻的章回体白话。作者部分是专业作家群体,也就是都在各期刊发表的专业小说的写手,偶尔有投稿单篇的读者似乎也不少。至于后100期主编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周瘦鹃,瘦小的瘦,杜鹃的鹃,他本身就是一个作家。但是无论前100期或者后100期,周瘦鹃都是主要的撰稿人。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副院长刘铁群做过的研究说:“可以说前100期的《礼拜六》培养了周瘦鹃,而周瘦鹃也为前一百期的《礼拜六》的成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礼拜六》》在周瘦鹃的整个创作历程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至于说到了后100期,也就是周瘦鹃主持的这100期,稍微的有一些转型。除了小说之外,还加入了笑话、剧本、诗词、笔记、评论等等非小说形式,而成为一部综合性的文学刊物。而且文言书写变少了,多数是比较受欧化白话影响的口语白话,专业小说作家也明显减少,长篇小说也少,取代的则是各地读者,特别是各校的学生的投稿作品,许多的作品文字生涩,艺术表现也不好。
跟前百期相比,后百期的水准明显比较低落一点。两者之间的差异,恐怕是因为这200期中间相差了5年,其中还横跨五四文学运动的前后几年,所以,不论是文字的使用,文类的形式,文学的观念或者是出版环境,都有巨大的变化。所以,光从《礼拜六》前后百期的变化来看,就可以想象当时在文字文体以及出版环境大变化的剧烈程度。当然主编的人不同,所以造成编辑取向的差异也应该是原因之一。不过,《礼拜六》更值得瞩目的是数量庞大的翻译小说。而《礼拜六》的前100期当中,翻译小说占了一半之多,而所谓的鸳鸯蝴蝶派,也因为《礼拜六》杂志的轰动而被称作“礼拜六派”。
长期以来,《礼拜六》网罗了不少鸳鸯蝴蝶派的知名作家,像是我们即将说的张恨水,以及刚才提到的周瘦鹃之外,还有包天笑、李涵秋、陈小蝶等等。他们的作品,是以长篇和中篇为主,代表作非常知名,像《啼笑因缘》《孽海疑云》《剑胆箫心》《大千世界》《静香楼笔记》等等,中国都市通俗文学是以此为滥觞。
另外,杂志上还经常可以看到欧美名家优秀短篇小说的翻译作品,而言情小说则是《礼拜六》的主打品种,里边还分了什么艳情、哀情、怨情、忏情、苦情、侠情等等不同的名目,翻开任何一期《礼拜六》都是痴情一片,颇为迎合普通市民的阅读趣味。
《礼拜六》的产生和都市读者群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关系,都市市民不同于乡村的农民,眼界比较开阔,生活也相对比较独立,求知欲望增强,而且还有固定的下班和周末的时间,至于文化程度也相对的高一些,这就有了以文学阅读消遣娱乐的需求。
根据周瘦鹃说,《礼拜六》是个周刊,有我和我的老朋友王盾根分别担任编辑,规定每周六出版,因为美国有一本周刊叫做《礼拜六晚邮报》,还是创刊于富兰克林之首,历史最悠久,销路最广,是欧美读者最喜欢的读物。他说所以我们的周刊也就定名为《礼拜六》。
从创刊的初衷应可以看出,《礼拜六》是一本模仿西方媒体概念的杂志。编辑基本上对于西方文化抱持着开放,而且是接受的态度。此外,从《礼拜六》的创刊词强调闲暇时间读小说的轻松快乐,也就可以知道这是呼应西方从工业革命之后,有钱有闲的城市市民阶层逐渐兴起,而文化人开始关注市民阶层文化消费活动的趋势,所以,《礼拜六》的出现基本上是一种以文化产品刺激文化消费的做法。
《礼拜六》这一类的文化产品不是为了要经世教化,更不是为了要新民觉民。他们只要读者掏出一枚银元消费,就可以满足读者纯粹的阅读趣味。所谓“一编在手,万虑皆忘”。然而《礼拜六》这种发刊词,20世纪后半叶却被文学史家以“娱乐的消闲主义文学观”大加贬义,这一类“娱乐的消闲主义”的鄙薄名词,大概相对于“启蒙的写实主义”而生发的。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应该没有一般读者会抱持着“要被启蒙、被改造”的心理去买小说吧。因此,让读者觉得有趣味、好看。似乎应该是抱持着实用目的的作者必须优先考虑的事情。如何使得读者在展开趣味阅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教化,恐怕也是要载道的人更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其实没有小说绝对是用来启蒙,而没有一点趣味的,或者是绝对只能为了娱乐所需,而没有一点启蒙的可能性。我们只能说阅读《礼拜六》的读者分布相当广泛,也绝对不是目不识丁的劳动阶级。读者里头大部分应该是知识阶级,所以《礼拜六》有许多的书籍广告,而且部分的书籍还必须要有相当的知识涵养的读书人才会购买的。
总之,《礼拜六》杂志的读者应该是城市里一群收入稳定,文化程度比较高,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在正事之外还有许多闲暇的阶层。如果以上海的读者为例,伴随着上海都市化的起步,租界生存环境迫使人们逐渐放弃传统的谋生方式,转向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进入都市职业的体系,他们取得参与商品交换的资格,拥有属于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
城市的居民在日益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文化商品的市场,没事看看戏,买报刊杂志,上个饭馆,逛一趟公园。而且许多迹象显示,《礼拜六》的读者应该还有许多的年轻学生族群,直接的证据是《礼拜六》后100期的小说,多数为读者投稿作品而投稿作者的名字旁边也附有所属单位和学校,学生投稿的稿件是其中的大宗。
此外,有许多作品的内容都是当时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多数涉及婚恋问题,或者是感情生活的讨论,还有就是校园里头的少年少女故事等等,还有当时学生关心的国家处境以及社会问题,这就用得着张恨水了。
张恨水是以记者身份混迹于市井生活的,他的阅历形成了特殊阶级的关怀视角,他亲近市井的劳动者,却蔑视官僚商人阶级,他也承认自己对于北京的迷恋是有所偏好的。他常常以平民的角度刻意去谴责骄奢淫逸的军阀、官僚、巡警,还有贵家公子以及商人或者是银行家。
所以,张恨水或许抓紧当时的社会议题,凸显了上流社会之虚伪、庸俗、可恨等等。市民则借此窥视平日无法企及的豪门生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里头间接地审判了那种腐败和豪奢的生活行为,替下阶层的人出了一口怨气。
欢迎转发分享海报
体会不一样的张恨水和民国年代
文章作者
张大春
发表文章69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655人
著名学者,华语畅销小说家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张大春·细说张恨水三部曲
听乱世情仇,品民国百态
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 Wendy发布读感05-28 21:35#打卡#这一讲很涨知识,知道了“春明”一次的由来;知道了张恨水“恨水”二字意义的两种解释;也了解了小说这样的体裁当时什么人群在读和为什么在读。期待老师后面具体的小说的讲解。
- 杨飞发布读感05-21 21:20😂 好久不来中读了 2021/5/21 开始恢复打卡 每天至少来一课~
- 奔跑的小鹿划线05-20 12:28《礼拜六》这一类的文化产品不是为了要经世教化,更不是为了要新民觉民。他们只要读者掏出一枚银元消费,就可以满足读者纯粹的阅读趣味。
- 奔跑的小鹿划线05-20 12:28《礼拜六》的出现基本上是一种以文化产品刺激文化消费的做法。
- 奔跑的小鹿划线05-20 12:26《礼拜六》是一本模仿西方媒体概念的杂志。
- 奔跑的小鹿划线05-20 08:37认为东方主春
- 155*****882划线并评论05-19 20:22“鸳鸯蝴蝶”得名于19世纪清朝晚年,有一个作者叫魏子安,他的作品《花月痕》,《花月痕》里头有这么两句诗: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 三胎生育政策来了,然后呢?丨今日话题2分钟阅读92
- 开放三孩:开放给谁的?3分钟阅读00
- 西昌烧烤:我的解馋必吃美食5分钟阅读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