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二战起因》

打开主菜单

深圳维基百科编者将在4月5日(星期一)举办线下聚会活动。欢迎报名参加![关闭]

大萧条

20世纪前期的一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一

  此条目介绍的是19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关于2000年代后期发生的,请见“经济大衰退”。

大萧条(英语:Great Depression),又称经济大危机,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1]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2]在二十一世纪,大萧条常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2]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并席卷了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3]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创,特别是依赖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4][5][6]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物、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7]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直到二战结束后得以复苏。[8]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整体而言,市场派学者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错误管制将一个正常的衰退扩大为大萧条,而政府派的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多罗西亚·兰格的《移民母亲》照片,描绘出在加利福尼亚州大萧条时期的贫困采豆人:佛罗伦萨·欧文斯·汤普森(Florence Owens Thompson)一位有七个孩子的母亲,她当时32岁。1936年3月摄。美国1910–60年名义GDP,其中大萧条(1929–1939)的年份为增亮。美国1910–1960年失业率,其中大萧条(1929–1939)的年份最为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