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俱乐部2022-02-22 12:13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主的阵地 ,作者呐喊财主的阵地.让你的钱,更聪明。
昨天刷到了一个新闻,浙江省出了一个政策:
创业的大学生,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另外还有其他相应的配套政策。
在这个新闻下,有分析称:明天产业链就出来了,浙大毕业生,毕业即领十万;也有讨论:政府代偿后,是否会影响征信的;当然,更多的是在讲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劝年轻人千万不要贷款之类。 其实这些分析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我想说的是,各位还是太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这些分析并没有看懂这件事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 看事情不要仅仅浮于表面,这件事背后反映的最根本的问题就一件事:就业!就业!还是就业。
如果是财主频道(B站:财主的阵地)观众的话,相信我这么一提醒,您应该会想到一个数据。
前几天我发布了一个大学生毕业数据的预测。根据我个人的推算:2022年中国毕业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之后的几年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刷新。
而且今年有一个不同点。 从上图可以看到,前几年每年毕业生的增长都还算正常,但是2022年的数字猛增,从前些年每年平均20-30万的增量,突然变成2022年130万的增量,是往年新增毕业生的数倍。 而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源于2017年开始的扩招。 我把统计局的招生数据也扒了一遍,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2017年的研究生扩招,相比一般年份的3-5万新增,2017年直接是往年的3倍,共计新增招收将近14万。然后就是2019年的本专科新增招收,124万。 这两者加起来,差不多就是2022年新增130万的毕业生的原因。 而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的本专科新增招收,依然维持在50万的水平;2020年研究生共招收110万。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110万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2001年,全国过去20多年毕业的研究生总共也就98万;到两年后的2003年,全国研究生总和才达到113万。 110万的研究生录取,也就意味着3-5年后会有110万的研究生毕业。据我推算,仅2024年一年,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就会达到全国过去40多年研究生总数的1/10。 而每年上百万的研究生背后,对应的是每年超过400万以上的考生。 2022年这个数字是457万,2023年这个数字大概率超过500万,搞不好甚至能到600万。高校一年能消化的研究生也就110万,来年找不到工作的师兄师姐会继续和本科应届生们竞争考研名额。
那么读研的人数增多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一般情况下是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显然最近几年研究生的急速扩招,根本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大学生们在延迟就业。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工地拿着月薪3000的工资,拼尽全力供养自己的孩子。
没想到当孩子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社会变成了:送走了月薪3000的农民工,迎来了月薪3000的大学生。 这就是当下社会的现状。 大学生们多数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月薪6000的农民工工作他们干不了,不愿干;月薪3000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又看不上。 想来想去,还是读书最舒服,通过考研先延迟下就业;要不等待就业市场情况转好,要不想办法考上好学校,考公进入体制内。 10个考研党,7个想考公,能有1个一心一意想搞科研的就不错了...... 如果能力和运气都爆炸,进入清北,还可以像我在《清华7成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那期视频一样,搞个清北选调生,那一般都等于走上仕途,前途无限好,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 虽然大学生们的想法很天真很美好,但现实永远残忍。 17年之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用不着我多说,而真正能考公上岸的人永远是少数。一年200万的报名人数,竞争两三万个岗位,何其残酷。 大多数人无非是推迟3、4年然后面对更加内卷的就业市场。你觉得2017年就业形势不好,但和2022年比起来,好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几年,还得面对每年继续新增1000多万学弟学妹,以及存量规模的2亿灵活就业……我估计这批90后只会觉得命苦。 不过我估计大多数研究生尚处于懵懂状态,不到找工作之前的那一刻根本不知道他们将面临什么。如果你恨一个人,可以将本文分享给TA,毕竟真相往往比谎言更加更加使人痛苦。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为了社会的稳定,大量的年轻“无业人口“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这不,前几天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提到示范行动要紧紧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展开,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自然要走在其他省市的前面,这次2.0升级创业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就是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 当前就业市场主要是长期的结构失衡和短期供需问题。 所谓结构失衡,我们有大批大学生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意去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些所谓的“低端行业”。这些企业即便愿意出“高价”,也无法招到员工。 长期结构问题目前并不突出。只有当现在工厂的那批工人干不动了,企业因为用工成本大幅提升而搬离中国时,长期矛盾才会大幅显现。 在存量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当前短期的供需问题呢? 只有靠发展。怎么发展?分配财富这事儿政府在行,创造财富这事不在行,只能靠人民群众的智慧。
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呗.,于是就搞出了这个政府代偿的政策…… 用创业带动就业。一个大学生创业,也许就可以带动十多个就业人员,200万个就业岗位只需要十多万个创业项目。 如果全国新增10万个创业项目,我们就按照一个项目政府赔20万,也不过赔200亿(不过一般政府没那么傻)。 从短期来看,至少可以缓解一年的就业市场的供需问题,毕竟2022年稳字当头。
从长期来看,政府是真的希望大学生可以创业成功,十万个项目只要出一个类似阿里的企业,那就能带动上百万人的长期就业,从出发点上来说,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能否实现,作为2亿美好生活灵活就业人群中的一员,我只能说8个字,“非常期待,拭目以待”。
转自财主的阵地 作者 呐喊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阅读原文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最让人着迷的饮料:一部酒的历史华尔街俱乐部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